說真的,這本小說關於生死的論述讓我越看越糊塗,
到最後甚至搞不懂這些人腦子裡在想些甚麼,
幾乎迷失在作者對中心思維的論述裡。

雖然如此,這還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說,而且,
我並不覺的需要去批評作者把主角中心思想「越說越模糊」這件事,

因為,模糊,才接近人性,也才合乎我對現實的理解。

...很多東西我們本來就都說不清楚...尤其是關於生死...


我想這世界只有極少數的人能精準的站在某個價值極端上,
而在這極少數的典型人物中,只有更精少的幾個人能將觀點講的清楚而簡潔。
且通常這幾個人心中都有大愛,
也因這些人接近了真理,所以較多數人更掌握了真實與萬物運行的軌跡。

而普通人,多半都因各自的遭遇與機緣,加上有限的智慧,才逐漸完成對自己人生的一套想法。
只要身為人類,在生理機能完全成熟後,自然而然就會在心裡完成自身的價值體系。

小說中的主角--直人--一直都不屬於這種睿智的人,枝里子也不是,他們都只是凡人,
也都是擁有屬於自身價值觀的成人。

在小說裡,我看到這兩人各自抓著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來看自己,看對方,
並努力嘗試的將自己的價值觀在對方眼前展開,
看似彼此尊重對方的價值,其實彼此打心裡瞧不起對方。
而這樣固執的堅持自己所認定的價值,也讓我不禁想...

...男女主角會不會都是水瓶座的呢??....


小說看完,在街上亂晃,我留意起跟自己擦肩而過的路人。

...我想每個人身上都有故事...

街道上行人稀稀落落。
我嘗試著看清楚每個人的臉孔與表情,一邊在心裡想著:

直人、枝里子、雷太、或小仄...如果這些人真的存在,那唯有加入他們成為之間的一份子,
否則根本難以理解這些人心裡的想法。

不過我想,整部小說大概就是直人不斷重申「要是沒有被生出來多好」這個想法作為中央伍,
然後努力的解釋與區隔這個思維與「不想活」這件事是不同的。
並花了許多力氣說明直人因為幼年曾遭遺棄而深遠影響了他的人格。

不想活的人,心裡終究含了點狂暴與激情的成分,
而總是希望reset自己人生,或希望自己從沒被生下來的人,
其心中則是全然的無所謂,
有也好,沒有也好,說不出自己要甚麼,
甚至可以說完全逃避這類問題的想像,無法思考這種事。


從這個角度看,原來直人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竟然就是構成他基礎人格中,那個曾經遭到遺棄的恐懼?!
這樣的結果讓我感到有點吃驚,驚覺原來本質也可以是如此銹臭不堪。
「壞到骨子裡」原來也可以有這層涵義。


直人幾乎是從頭固執到尾的不願做出任何改變,也完全不認為自己的想法有何錯誤,
一旦發現週遭的人嘗試影響他的價值觀,他就會神經兮兮的防衛,像隻膽小的刺蝟。

而枝里子的遭遇也總是讓我有些些的無奈,我能理解她看人生的角度,但也知道她不可能扭轉直人。
她與直人在價值上的衝突,我覺得熟悉。

...也許我就曾經是那個渾身酸腐難以扭轉的傢伙。(現在應該也好不了多少)...


雖然我對白石的另一本小說「一瞬之光」的結局有些意見,
但我發覺自己最近似乎蠻接受這種現實性較強的小說。

少了活跳跳的想像,思維的部分就非得談的更深入些,而寫實的場景也必然更加逼真。

白石的小說在性愛的部分的描寫頗為重鹹,且花招百出,

只是,當他談到加藤鷹為求更好的觸感而將指甲剪的非常短時,我有些不服氣。


...因為我從小就把指甲剪到相當底部...

看著我那露出一截肉的指尖,我不禁猶豫,

該怎麼跟別人解釋...我將指甲剪短其實一直都是為了彈吉他?





(不過現在既然知道有這個好處我當然也不會再把指甲留長就是了)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n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