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Bernstein


乍聽之下看過日劇的可能會噗哧的笑了出來...XDD


但此曲也算是Shostakovich的名作...樂評家經常拿來跟貝多芬的《命運》相較。


開頭便是轟烈熱鬧,中段旋律轉緩,有些詭譎,最後再以熱烈的初衷收尾,



曲子本身普遍被認為象徵「革命」的進程。



敲鑼打鼓引人注意的開始,然後漸入佳境,不過逐漸會有反撲與反抗力量的出現,

使情況忽然變的難以理解預測,懸疑漸生,但仍須懷著希望莫忘初衷,相信終能完成夢想...


...回到最初的旋律...




聽到末段,感覺這樣的曲子有點一廂情願,只是我不願批評...因為那也是一種被認同的價值。




面臨變革時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尤其因為改變經常是條不歸路,

所以馬上要面對是否reset甚至format自己腦袋的情況,


這樣的經驗是痛苦不堪的...


一方面要放掉自身對過去的累積...另一方面又要內化新加進來的價值觀...


有時若內化新價值觀的速度慢了,或始終完成不了心中預期的圖像,難免感覺心頭空蕩蕩的無所依。



那如果始終堅信自身價值完全不受動搖,是否生活可以過的更容易呢??


...我想那是當然的...



只是,現實上做不到。

因為我們面臨的環境是一個開放系統。


除非是獨處在《浩劫重生》那般的孤島上,否則實在非常難以拒絕外在環境的衝擊,


且《浩劫重生》那樣的情境甚至也不是無法打破的...


...隨便漂來一片飛機廁所門的殘骸,馬上就促使主角規劃出海返家的行動...



所以要斷六根,求心中寧定,第一步修鍊恐怕就是要能隨遇而安。





下午去了勤美誠品,問了店員才知道開幕已近半年...



閱讀區感覺挺舒適,翻著《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丹正追尋著生命真意而陷入痛苦。



...他也面臨著一場心靈革命所帶來身心上的疲憊...




其實小說的價值是直接易懂的,就是人應該活在當下,時刻體驗生命的滋味,

而要能真正嚐到生命滋味有個訣竅,就是時時有種超然的視野看著自己的喜悲怒樂...


樂於付出,勇於面對,看清並接受自己真實的模樣...



這樣的生命就是有意義。




聽來固然不錯,

但小說也不斷強調修鍊的過程並不輕鬆,實踐後內化的理解才算真正的了解。



...且總是在困學中等待頓悟...



簡單描述一番,馬上就看的出作者非常傾慕東方哲學,

儒家、老莊、佛家都有涉獵,甚至日本忍道也是成長重要的一環。




只是,哲學原典於今日是否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呢???





大學剛畢業的幾年間,發現週遭有個挺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家開始讀起佛經...


...都在求內心平靜...


只是這種做法我覺得功效似乎不太大...

總覺得自己不太容易被佛經裡的寓言故事所打動。



我最後選擇開放腦袋,透過系統化的學習過去沒接觸過的新學科來突破思維界線...

尤其是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


每一門學科其實都有專屬的觀點來描述、與建構這個世界...

有邏輯有系統,但壞處就是有限制且僅能描述世界的特定面向...



儘量多學的目的就是透過不同觀點的轉換來回答心中疑惑,進而達到改變心境的功效...

當然,還是必須下工夫突破學科間的本位主義,


...也才發現文人相輕竟是如此普遍的存在...XDD




小說中對大學教育不甚認同,認為那些僅是「知識」,於生命無益...


我想這樣的定論是有些輕率了。



能否將知識內化成心中的堅定的價值...關鍵還是在學習者自己身上。




整個故事嘗試著敘述一個人如何轉換人生的跑道,

從一個受到普遍認同的道上,躍到另一條與之平行但價值觀完全不同的道上...



...我覺得這也算是一種選擇...但並不認同其中對於內心修鍊的優越感。





很容易便能發現週遭許多人毋須刻意修鍊,便已經掌握生命中平凡小幸福的真義。

對生活很知足,樂於勞動與分享快樂...


這價值普遍存在父母輩跟祖父母輩中。




現今的社會常讓人有成就焦慮,急著成功,急著退休,

周圍總是瀰漫著「趁年輕及早從財務需要中解脫」的氣氛。


這當然很容易令人緊張,


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也不是那麼輕易能擺脫。




前些天在餐桌上老爸談到一個與我年齡相近的堂弟投資失利虧了兩百萬,

席間也對他重傷叔叔家中經濟有許多批判...



我靜靜的聽,卻似乎能理解他當初急於成功的那番心情...



...只可惜他出手太莽撞,很快摔了第一跤,而這一跤對於他與他的家庭來說,摔的太重...





經常我們恨不得能重新來一次自己的人生,


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表現,或者希望「我不要是我」。


但都只是空想,能選的路也只有一條...



就是「接受自己的殘缺」。




許多心靈書籍,內文中哲理寫了不少,

對我的激勵卻仍遠不如在街角偶然看到某個殘障人士努力過生活。




在人生哲學上,儒道墨法佛...我心裡多少都有些排拒。


卻發現自己對於兵家的觀點較能接受。



當然我並不喜歡軍事,對行軍打仗更沒興趣,

但對兵家的用人哲學、管理思想卻有諸多認同...



比方說:

孫子‧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或『故兵貴勝,不貴久』、『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這些思想經常讓我眼前一片光明 XDD



兵家不僅教人「致勝」,更教人「避敗」;

若敗無可避,也教如何減輕損失,並強調「勝敗乃兵家常事」,勝負毋須過度在意。



人既然脫離不了環境,難免面臨競爭,


或許可以選擇不主動挑釁,但若真碰上了也可無所懼...





畢竟上兵伐謀,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我想才是人生王道.. XDD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n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