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是個有趣的詞,不用解釋,好像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

不過一旦追想它的真切意涵,馬上會陷入一陣茫然...


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解釋是:

1.經書。

漢書˙卷七十七˙孫寶傳:「周公上聖,召公大賢。尚猶有不相說,著於經典,兩不相損。」
晉書˙卷四十六˙李重傳:「每大事及疑議,輒參以經典處決,多皆施行。」


2.宗教典籍。

唐˙白居易˙蘇州重元寺法華院石壁經碑文:「佛涅槃後,世界空虛,惟是經典,與眾生俱。」
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見桌上擺著一座香爐,一個燈盞,一串念珠,桌上放著些廢殘的經典。」


3.形容製作美善,可以流傳久遠,成為後世模範。如:「經典之作」、「經典名片」。

 

看完這個解釋,老實講,我的迷惑更加深了,因為無法拿來解釋現代人對「經典」兩字的用法。舉例來說,當我們遇到對某些突現的事件,大為讚賞,很容易脫口而出:「這個經典!」。這時的「經典」並不是形容某個製做美善的物品,而是拿來形容一個突然的,無法再現的表現或情境。

而很多製作美善的物品,或許是一時精品,但無法流傳久遠;而也有許多製作並不美善的東西,因為在某個脈絡下具有開創性,所以可以傳諸後世。

又像前些天板上有人問到「經典」,很明顯指的並不是經書,也不是宗教典籍。


所以,「經典」究竟是什麼?


卡爾維諾用正面解釋,以十四個定義企圖將「經典」的樣貌完整涵蓋,告訴大家「經典,應該是怎樣...」這個用法雖然可以一網打盡,卻仍顯瑣碎,且非常抽象,不易全然理解。若採反面解釋,直接討論「經典,不應該是怎樣...」這樣討論半天會沒有結論,很多重要的書也會被淘汰掉,最後會發現沒有一本書能稱為經典。


就這樣左思右想了幾天,我隱隱感覺到對「經典」兩字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經典」,就是重要的書。

而「重要」,又有對象的不同。

用最簡單的語句來說,就是:


「因為對 ____ 很重要,所以是 ____ 的經典。」

比方說:

「因為對 文學史 很重要,所以是 文學史 的經典。」

「因為對 小說史 很重要,所以是 小說史 的經典。」

「因為對 現代台灣小說史 很重要,所以是 代台灣小說史 的經典。」

這句子就像鏡子一樣,你只要能填得進去空格,它就會對應出一組屬於該項目的經典出來。

而且也不需要如此學院派,這句法也提供了創意空間:

譬如:

「因為對 很重要,所以是 的經典。」

「因為對 某某人 很重要,所以是 某某人 的經典。」


不過要強調一點:前後兩個空格的內容必須一致,否則會出現

「因為對 很重要,所以是 的經典。」這種詭異又荒謬的情形。而這也有額外的好處,可以打破某些訴諸權威的敘述,避免缺乏個人性的價值判斷,譬如:「因為對 代台灣小說史 很重要,所以是 的經典。」

 

-------------------------------------------------------------------------------

這樣辛辛苦苦鋪了半天梗,除了想把「經典」兩個字想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判斷之外,還因為想討論這部小說導讀裡的第一句話:「他本來想寫一部嘲諷『偵探小說』的小說,不料竟成了偵探小說史上的經典……」裡頭的「經典」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


套用上面的語法,這部《褚蘭特最後一案》

「因為對 偵探小說史 很重要,所以是 偵探小說史 的經典。」

維基百科裡甚至提到,這部小說是「古典推理小說」的開端,在歐美推理小說裡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

承先的部分是指小說結構完整,劇情曲折,寫法完全是本格派的路子,有犯罪有偵探有解謎;至於啟後,導讀中解釋得當清楚,這本出版於1913年的小說,打破了當時偵探小說的角色類型,打破了當時偵探小說對破案的執著。而小說也提示了『證據並不等於真相』的可能性,從而延伸討論間接證據應否做為判處死刑的依據。

有趣的是,作者「他本來想寫一部嘲諷『偵探小說』的小說...」所以可以想像他絞盡腦汁把(當時的)偵探小說的缺陷提出來,再逐一KO掉。只是從百年後的維基可以知道,他當時的破壞,成了開創;他想破盡天下武功,讓大家從此遠離武功暴力,最後卻創出九陰真經。

回過頭來講,這本小說是不小心踩到的,它就安靜地待在二手書店裡,書況良好售價便宜,且更重要的原因是:書店裡也就只有這本跟《莎迪她死時》,沒有其他選擇。只是這一腳竟也不小心踩在推理小說那個關鍵轉折點上,也是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n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