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那男人高聲用英文談笑著,我覺得他很吵。
但我想他是刻意的。
我認得他,是附近大學圖書館的館員,
他應該也認得我。
基於一種近似被注意到甚至被關注著的動物直覺,
我覺得他老是在看我。
所以當我喝了口水,又發現他正往我的方向看時...
心裡很煩:有什麼好看的??!!
低下頭,有個美女在我的視線裡自殺了。
故事走到這裡,其實也只是在證實之前的猜測。
不過好像沒那麼容易,因為看內容剩下來的厚度,還有約五分之一,
都是最後在揭露真相。
我沒有放慢速度,像是開在車流不多也不會有什麼意外狀況筆直公路上,
定在一個不快也不慢的速度,一直開過去,
很多細節我並沒有弄得很清楚。
管他的。
所以這是一本失敗的推理小說??
大錯特錯。
據說,這本小說在推理小說界是經典一般的存在。
問題不在小說本身,而是在讀的人身上。
我沒有變成推理迷。
那年我們又連絡上,妳已經在中學教書,快結婚了,
妳說我小時候寫給妳的信,有助於妳了解學生心態...
老天,我真想看。我寫了甚麼東西??
妳把我以前說過的東西教給妳的學生...我有點擔心啊...
妳當然知道我當年愛看福爾摩斯。
然後妳提到CSI,妳很有信心的說:「我知道你一定有看。」
其實並沒有。
我沒有變成推理迷,多年之後也沒看CSI,
這樣的我,妳是不是覺得很陌生??
當時的我正在看村上春樹。
在某種意義上,村上春樹小說裡的世界引誘我嘗試不少東西。
比方說:喝酒。
又比方說:聽古典樂跟爵士樂。
還有:跑步。
最重要的,就是會想把小說裡提到的書也找來看看,
然後在看完小說後會想寫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
我似乎走進了一些跟過去不太一樣的世界,
呼吸不太一樣的空氣看著不太一樣的景致。
在偶然反射的鏡面上,我會發現自己終究只是個觀光客。
所以我永遠無法變成某個領域的專家。
我沒有忠誠度,也沒有決心,
無法答應魔鬼所提出:「七年內,專心為他工作,不准剪頭髮也不准洗臉流淚也不能擦...」之類的要求。
在這樣的心態上,我沒有辦法被詹宏志的做法給打動,
在看了《詹宏志的私房謀殺》或《偵探研究》之類的導讀書而喜歡推理小說。
這條路子太純了,所以把我嚇跑了。
我覺得那不是我的世界。
但我最終還是遇到這本小說。
看到村上春樹在日文版譯者後記上有句:
「...此後四十年,我只要有機會就會一再翻閱它。...」
他甚至說自己很多的寫作技法受錢德勒的影響。
然後又加碼,提到《大亨小傳》跟費茲傑羅在這本小說上的影子...
所以我投降了,乖乖掏錢。
雖然已經警告過自己一百次:不能再買了,超支了。
又提醒自己一百零一次:再這樣下去會打亂掉全部的計劃。
卻還是跟自己作對。
我懷疑自己很擅長自我否定。
尤其在看過小說後,我更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放手,裝死,揮霍...總是比忍耐,忍耐,跟忍耐...容易的太多...
總之,我沒從推理迷的路子碰到這本小說,走了另一條路,
卻也碰到這本小說,
這就叫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