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談過,
在波赫士的短篇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裡曾提到的一種『無限小說』,
指的就是接納全部可能的發展,時空中無限種際遇全部存在,
『......您的祖先和牛頓、叔本華不同的地方是他認為時間沒有同一
性和絕對性。他認為時間有無數系列,背離的、匯合的和平行的時間
織成一張不斷增長、錯綜複雜的網。由互相靠攏、分歧、交錯或者永
遠互不相干擾的時間織成的網路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小徑
分岔的花園/波赫士/1941)
這樣寫出來的小說就會有無數種過程,有無限個結局,像枝葉繁生的
大樹。
而小說裡這段話其實點出了兩種對時間的看法:
一種是和牛頓、叔本華相同,認為時間具有同一性和絕對性;
而第二種則將時間視為有無數系列,背離的、匯合的和平行的
時間織成一張不斷增長、錯綜複雜的網。
第一種看法被廣泛的使用在所有主題是穿越時空的電影裡。
拿經典的《回到未來》來說,
一開始怪博士認為時空只有一條線,改變過去就會影響未來,所以當
歷史被改變,就必須竭盡所能把偏離的人事物都扭轉回原來的軌道。
甚至到第二集,馬帝跟博士好不容易拯救了2015的自己,卻在過程中
讓老畢夫用時間機器回到1955年把運動年鑑交給年輕的畢夫,因此改
變了1955年後的全部歷史,兩個人回到1985年卻發現人事全非,於是
只好再回到1955年去把年鑑搶回來燒掉。
(講到這裡似乎很合理,其實當中有個大BUG,就是若畢夫已經改變1955
年後的歷史,那在時空只是一條線的假定下,不僅有1985年被改變,
2015年也同時改變了,馬帝跟博士在2015年玩到一半眼前的一切都應
該忽然消失或變化才對,不用等到回到1985年才發現歷史變了樣。)
不過,《仁醫》對時空的見解卻比較接近對時間的第二種看法。
先假定有數條平行時空同時存在,但因緣際會主角從A時空跳到B時空,
改變了B時空的歷史,而原來身在B時空的主角也因緣際會跳進C時空......
無限的主角平行跳躍至無限與自己原本無關的平行宇宙裡。
所以,是一種無限...
但因為戲劇有限,所以只能演出一種版本。
這是有限資源與無限想像間的妥協。
南方仁所改變的歷史並不是原先自己所屬世界的歷史,而他的出現促使另
一個自己所掉進的時光隧道通往的也不是他想回去的世界,所以這是無限
的絕望,雖然平行世界中仍有另外許許多多個自己,但在認知上,那些自
己終究不是自己。
或許就是不要讓這沒有邊界的絕望暈散,讓原來的那群人擁有了另一種相
遇的緣分,站在普通人的立場上,南方仁實在幸運,若深究下去,是不是
也在強調一種『命中注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