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很文青。
在二手書店撿到這本小說的時候,封面上頭帶著些灰漬,
雖然書側已經開始斑黃,但書況看來還是很好,書頁連折都沒折過,
一副還沒被讀過就被丟到二手店的感覺...
且定價只有六十元,所以就帶回家了。
讀完後,只有一個感覺:
好看!!
原來這本小說就像它內容裡的女角一樣,外觀上一時蒙塵,卻掩不住天生麗質。
才看個兩段,我的注意力很快地被作者給抓住,而且越抓越緊。
作者的寫作功力實在很強。
一開始就細緻的描繪一個舞者,
她的動作、服裝、流汗的樣子、她的心情、甜甜的氣味...然後是她的機智。
接著是主角的心境,自述的口吻帶進背景資訊,
然後案主出現,再鋪陳主角為何願意接下案子的理由....
出場的人物不多,形象卻個個鮮明,
即便只是配角,作者亦不吝於運用感官的敘述,
讓讀小說的人,彷彿看到、聽到、嗅到、觸摸到、甚至吃到(咦?!)小說裡頭的人物。
就像一部好看的電影,不論主角或配角,所有演員都相當入戲,
充分表現出各自角色的特色,甚至連說話的語氣用詞,也沒有許多小說裡常見的平板或缺乏個性。
而這也是作者真正厲害的地方,巧妙運用角色的心境,結合高竿的描述,
深化了層次,讓人物立體起來,
讓讀者同情受害者,害怕大反派,然後對主角有所期待。
三不五時作者也會偷渡一些對社會的觀察,透過主角說出來,
不過總是收在即將讓讀者出現不耐的時間點上,
寫得真好。
故事是一個住在船裡的私家偵探,打算幫一個舞者找回一些寶物。
這寶物來源很有爭議,算是戰爭財,且還跟中華民國有點關係...
偵探在找尋的過程中慢慢發現拿走寶物的人相當厲害,不僅手段高竿,還熟悉人性,
受害者不僅一人,甚至因此出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而新的受害者也即將出現...
所以偵探除了找寶物,還肩負起受害者心理治療的責任,
不過,偵探漸漸無法掌握與受害者之間的分際,界線越來越模糊...
整個故事裡,人物、事件、情緒以及行為動機、外在情境等搭配得天衣無縫。
尤其劇情最後的高潮,主角與大反派間的對決,讓人目不暇給。
如果要回溯,印象中能把動作場面寫得如此精彩的,在金庸之後就沒見過了。
思想上,這小說觀察反省了許多當時的社會現象,女孩普遍的處境,
也深刻描述了受害者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還有暴力對她們的影響,
隨著小說演進,受害者逐漸重建自我,
不過讀者始終不能確定所有的懸念最後是否能成功。
最後的結局我還能接受。
所以,給分:
一、故事:★ ★ ★ ★
二、情感:★ ★ ★ ☆
三、思想:★ ★ ★ ☆
※
故事--指人物刻劃是否生動?劇情是否曲折?
情感--指小說帶動閱讀者(就是我)情緒的程度?
思想--指小說整體所傳達的思想意涵?
留言列表